近年来,手机屏占比的发展到达了瓶颈。无论硬件再怎么进步,依旧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手机的极致追求。设计师们总是想尽法子追寻突破,设计了曲面屏、刘海屏、挖孔屏、水滴屏,但依旧没有改变手机已有的现状,随后,有一种能够突破前置格局,靠拢100%全面屏的方案被设计出来,那就是升降式摄像头。
OPPO Find X2(8GB/256GB/全网通/5G版) 120Hz超感屏,3K分辨率,10亿色显示
进入购买
像OPPO Find X和vivo NEX这种升降摄像头机型的鼻祖,刚问世时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升降摄像头机型的屏占比很高,并且要明显大于刘海屏和挖孔屏。
大火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海屏和挖孔屏的出现确实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屏幕变得不完整”使它们有些反感。升降摄像头设计成为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可以说是在2018年流行了一整年,但是在2020年,这种设计渐渐的消逝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升降摄像头设计解决了屏幕的美观问题,手机不再像刘海屏、挖孔屏那样看上去很突兀,而且摄像头“一升一降”的机械操控还充满了科技感。但是这种设计在某种意义上确实个双刃剑,可以说为了实现它,手机会在很多配置上做出权衡。
为什么升降式摄像头最终会走向没落
5G时代的到来,机身重量的增加
熟悉手机圈子的朋友应该知道,今年手机的重量已显著增加。这是因为5G手机会比4G手机消耗更多的电量,因此需要更大的电池。同时,5G模块也比4G模块更大,因此今年制造商在“控制重量”上面可谓是花样百出。
先来看看采用了升降结构的机型(重量、厚度数据均来源自官网):
OPPO Find X:186g,9.6mm
OPPO Reno:185g,约 9mm
vivo NEX:199g,7.98mm
vivo X27:190g,8.95mm
Redmi K20 Pro:191g,8.8mm
一加 7 Pro:206g,8.8mm
三星 A80:220g,9.3mm
同年几款没有采用升降结构的机型:
三星 Galaxy S10+:175g,7.8mm
iPhone Xs Max:208g,7.7mm
小米 9:173g,7.61mm
华为 P30 Pro:192g,8.41mm
魅族 16s:165g,7.6mm
考虑到这些型号的屏幕尺寸有所不同,它们也对重量产生重大影响,但总的来说,具有升降结构的手机通常比没有升降结构的手机要重得多。
其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由于要隐藏相机,因此必须在机身内部保留额外的空间以放置可移动的机械模块。即使它不受机械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制造商已经从金属材质回归玻璃,除了大电池,多摄像头和无线充电模块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手机重量和厚度,而达到临界点。
另外,手机制造商现在大力开发手机的拍照功能,因此相机模块越来越大。如果添加机械升降结构,将变得更加重。今年的手机贴膜加保护套可能会超过230克左右,如果添加机械升降结构,除非将边框或后玻璃更换为更薄的材料(例如塑料,皮革等)才能够减轻它的重量,这对研发团队来说无疑是增添了一道难关。
做到IP68防尘防水并不容易
机械式的升降结构,虽然没有明确的说不能防水,但是从去年到今年的所有采用这一结构的手机都无法做到这一步,也就是并没有写明IP67、IP68的防水,所以大家就以此得出论证升降摄像头可能对防水不友好,为了增加防水卖点,将升降摄像头给去掉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需要取舍。
更多零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维修困难
而前置摄像头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维修成本及故障率,特别是对于使用了两年以上的机型,这种系统BUG出现的频率虽然不高,但是确实存在,因此不及非升降式摄像头的主流机型方便。
至于维修价格,由于编者没有找到升降摄像头的维修价格,而我在淘宝上看了下升降摄像头的组件差不多在30元左右。这个硬件价格实际上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升降摄像头解决的只是当下,并非未来
升降摄像头并不是智能手机的最佳选择。即使是苹果和三星,仍然倾向于在旗舰手机上使用刘海屏和挖孔设计,这是他们对功能性和体验的权衡,都存在的取舍和牺牲。